2026年属什么生肖 生肖是按什么来算的?
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,十二生肖不仅是纪年的符号,更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浪漫想象,2026年是农历丙午年,生肖属马。那么十二生肖是按什么来算的?又有哪些故事呢?

鼠、牛、虎、兔、龙、蛇、马、羊、猴、鸡、狗、猪,按固定顺序循环往复,陪伴国人走过了千年岁月。它们的由来,既有古老的民俗溯源,也流传着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。
最广为流传的说法,与玉皇大帝的 “动物渡河竞赛” 有关。相传远古时,人们没有统一的纪年方式,玉皇大帝便下令举办渡河大赛,规定最先抵达对岸的十二种动物,将按名次成为十二生肖。比赛当天,身形微小的老鼠悄悄藏在牛背上,待勤奋的牛奋力游到岸边、即将登顶时,老鼠突然一跃而下,抢先冲过终点,成了十二生肖的首位。紧随其后的牛、虎、兔依次上岸,而龙虽能呼风唤雨,却因途中帮百姓降雨耽误了时间,位列第五。蛇凭借灵活的身躯攀附在马背上,待临近终点时突然窜出,排在了马的前面。猴、鸡、狗、猪则凭借各自的本领,先后完成赛程,最终组成了十二生肖的完整序列。
这个充满童趣的传说,背后暗含着古人的生活智慧与价值取向。十二生肖的排序,既考虑了动物的习性 —— 牛、马、羊、鸡、狗、猪是古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畜,虎、兔、蛇、猴是常见的自然生灵,鼠则因繁殖力强、活跃度高被关注;又融入了对 “勤劳”“机敏” 等品质的推崇,比如牛的踏实、龙的祥瑞,都契合了国人的精神追求。
从历史溯源来看,十二生肖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。早在先秦时期,文献中就已出现部分动物纪年的记载,当时的动物种类与排序尚未完全固定。到了汉代,十二生肖的体系逐渐成熟,与十二地支(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)正式配对,形成 “子鼠、丑牛、寅虎” 的固定组合,并沿用至今。这种配对并非偶然,地支代表着时间节律,而动物则对应着不同时辰的习性 —— 比如子时(夜间 11 点至凌晨 1 点)是老鼠活动最频繁的时段,故 “子配鼠”;丑时(凌晨 1 点至 3 点)是牛反刍的时刻,故 “丑配牛”,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细致观察。
此外,十二生肖的形成还与古人的图腾崇拜、阴阳五行观念密切相关。龙作为唯一的虚构动物,是多种图腾的融合体,象征着皇权与祥瑞;而十二生肖的奇偶排列,恰好与阴阳五行相呼应,构成了一套兼具实用性与文化内涵的纪年系统。
如今,十二生肖早已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。从孩童出生时的生肖属相,到春节期间的生肖装饰,从民俗中的生肖祈福,到文学艺术中的生肖意象,它不仅是一种时间符号,更成为维系民族情感、传递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。那些关于十二生肖的传说与溯源,也在代代相传中,让这份古老的文化遗产愈发鲜活而厚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