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唐朝诡事录第三季开播,在最新播出的第9集10分15秒画面中,出现了成佛寺哭声,金简惊现长安,少女失踪背后是惊天秘辛,这枚刻着63字铭文的黄金简,不仅是天后武则天晚年向天地神灵忏悔的赎罪之物,在剧中惊鸿一瞥。舞阳这张脸成为一切祸端,因酷似天后的容颜被卷入漩涡,癫狂设局欲复活天后,道士在山峰投下的金简,为何流落民间?故事里只有短短几句的剧情真正出现在眼前,真的有震撼的感觉,历史仿佛在这一刻,翩翩而来。

那么在历史上武则天金简有有什么故事?

武则天金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件皇帝亲自撰写的金简,承载着武则天晚年的政治诉求、宗教信仰与个人心境,其发现过程充满传奇色彩,背后的历史故事兼具史料价值与人文温度。

1982 年 5 月 21 日,河南登封县农民屈西怀在嵩山峻极峰采药时,在一块巨石缝隙中偶然摸到一块金属片。起初他以为是普通铜片,带回家后清洗干净,才发现这是一块鎏金的长方形薄片,上面刻有密密麻麻的文字。由于不懂古文字,屈西怀曾将金简当作 “废金属”,甚至有人出价数万元收购,但他最终选择将这件文物上交给国家,经鉴定,这正是武则天晚年所铸的 “除罪金简”,现藏于河南博物院,为国家一级文物。

这一发现填补了武则天晚年史料的空白 —— 在此之前,史书中仅记载武则天曾多次前往嵩山封禅、祈福,但从未提及 “投简” 之事,金简的出现印证了唐代帝王 “投简告天” 的礼仪习俗,也为研究武则天的宗教思想提供了实物证据。

金简长 36.2 厘米,宽 8 厘米,厚 0.1 厘米,重 223.5 克,由纯金铸造,正面刻有 3 行 63 个楷书铭文,全文如下:“上言:大周圀主武曌,好乐真道,长生神仙,谨诣中岳嵩高山门,投金简一通,乞三官九府,除武曌罪名。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午,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,谨奏。”

这段文字看似简单,却暗藏多重历史信息:

身份与时代标注:“大周圀主武曌” 明确了武则天的身份(武周皇帝),“圀” 是武则天自创的汉字,通 “国”;“太岁庚子” 即公元 700 年,此时武则天已 77 岁,距她退位仅 2 年。

核心诉求:“除罪” 与 “求仙”:武则天晚年因长期掌权、大肆诛杀宗室大臣(如长孙无忌、褚遂良等),内心充满愧疚与不安,又因年老体衰,渴望长生不老。她命道士胡超在嵩山投下金简,向 “三官九府”(道教中的神仙机构)祈祷,请求免除自己一生的罪孽,同时祈求神仙保佑长生。

武则天早年推崇佛教(曾借佛教 “女主临朝” 的教义为登基造势),晚年却转向道教,痴迷炼丹、求仙,金简的 “投简告天” 仪式源自道教礼仪,体现了她晚年宗教信仰的转变,也反映了唐代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社会风气。

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,一生充满争议:她打破男权桎梏,开创 “贞观遗风”,推动科举制发展(首创殿试、武举),但也因重用酷吏、滥杀无辜而饱受诟病。到了晚年,她面临着身体衰退、权力传承的困境(侄子武三思与儿子李显争夺皇位),内心的孤独与愧疚日益加深。

投金简的行为,既是她对自己一生功过的反思,也是一种政治与宗教的双重 “自救”:她通过 “除罪” 的祈愿,试图化解朝野对她的不满,为儿子李显顺利继位铺路(两年后,武则天退位,李唐复辟);

武则天金简的珍贵之处,在于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件由皇帝亲自撰写、用于 “告天除罪” 的实物,相较于史书的文字记载,它更直接、真实地反映了武则天的晚年心境与唐代的宗教礼仪。此外,金简的铸造工艺精湛,铭文书法工整有力,兼具历史、艺术与考古价值,被称为 “中华第一金简”。

如今,这件金简静静陈列在河南博物院,它不仅是一件文物,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—— 见证了一位女皇帝的传奇一生,也见证了唐代社会的宗教信仰、政治生态与人文情怀。每一个凝视它的人,都能从中读出权力与人性的博弈、忏悔与祈愿的交织,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温度。

精彩搜罗

2024-12-27
2023-04-05
2025-06-24
2023-03-21
2025-08-28